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受調查對象包括產自中國的9座及以下的單/多電機的新型電池電動汽車(BEV)。
歐盟委員會提到,涉案產品主要涉及的歐盟CN編碼為8703 80 10(摩托車除外)。補貼損害調查期限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損害評估審議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調查期結束。
回應時間方面,所有意見相關方需在通知發布之日起37天內發表意見;任何有關啟動調查的聽證請求須在通知公布之日起15天內提交。
歐盟委員會稱,掌握了“足夠”證據證明中國受調查產品生產商從政府提供多項補貼中獲益,主要包括:(1)直接轉移資金和潛在的直接轉移資金或債務;(2)政府少收或不收稅;(3)政府以低于適當報酬的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務。
此外,“證據”還包括各種贈款、國有銀行提供的貸款、出口信貸和信貸額度或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優惠條件承銷的債券、提供優惠出口保險;減免所得稅、免征股息稅、進出口退稅;免征和退還增值稅;以及政府以低于適當報酬的價格提供貨物(如原材料和投入材料以及零部件)和服務。
歐盟委員會還稱,受調查獲補貼的進口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數量和市場份額出現“顯著增長”,將來進口量還可能大幅增加。
針對歐盟委員會的決策,4日,商務部、歐盟中國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紛紛發聲。
商務部:缺乏充足證據支持 強烈不滿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針對歐盟委員會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日回應稱,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歐方要求中方在極短時間內進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嚴重損害了中方權利。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中方曾明確表示,歐方擬采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貿易”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并對中歐經貿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這位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歐方從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大局出發,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鼓勵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深化合作,為中歐電動汽車產業共同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調查程序,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據悉,當地時間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向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宣布歐盟委員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聲稱以此保護自身免受受益于國家補貼的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的影響。
對此,9月1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對此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歐盟擬采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并將對中歐經貿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競爭力不斷提升,這是堅持不懈開展科技創新、構建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結果,是通過艱苦努力、憑借自身實力贏得的競爭優勢,受到了包括歐盟消費者在內的全球用戶歡迎,同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包括歐盟在內的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提到,中歐汽車產業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經過多年發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歐盟汽車企業在中國投資經營多年,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歐盟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中方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歡迎歐盟汽車企業進一步擴大對華投資,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投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歐盟從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大局出發,與中方開展對話磋商,為中歐電動汽車產業共同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致力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保護主義傾向和后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歐盟中國商會:片面做出決定 強烈不滿
針對歐盟宣布正式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歐盟中國商會4日也發表聲明表示強烈不滿,對歐盟這一保護主義做法及歐盟營商環境日趨政治化表示極大擔憂。
歐盟中國商會在聲明指出,歐盟委員會反補貼調查未基于歐盟產業界實質性申訴,未充分考慮調查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及中歐經貿關系帶來的損害,未顧及中歐產業界對調查影響歐盟及全球綠色經濟和低碳減排的擔憂,片面做出決定,歐盟中國商會感到失望并表示強烈不滿。
歐盟委員會啟動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向中國投資者到歐盟發展經營傳遞了負面信號,與歐盟自身在“綠色協議”中發展電動汽車行業和優先發展綠色出行的政策目標和方向相異;歐盟委員會選擇性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進行調查,夸大發展中的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對歐盟市場帶來的所謂“損害威脅”,其說法枉顧中歐和全球電動汽車企業產業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事實,不僅有損中企在歐盟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將損害歐盟和全球汽車產業的共同利益。歐盟中國商會對歐盟這一保護主義做法及歐盟營商環境日趨政治化表示極大的擔憂。
在全球面臨的氣候挑戰加大背景下,中歐電動汽車產業界有共同的綠色期許和一致的綠色目標。歐盟中國商會呼吁歐盟客觀、公正看待中國企業對促進歐盟及全球實現氣候愿景的貢獻和力量,通過鼓勵中歐在產業鏈供應鏈及研發等領域的深化合作,共同擴大包括電動汽車領域在內的綠色經濟市場。
歐盟中國商會表示,將密切關注調查進展,希望歐方公平公正地對待中國企業,充分保障中國企業抗辯權利,為中國企業創造無歧視和可預期的市場發展環境。
中汽協: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合作才有未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官微10月4日發文稱,“歐方此舉將嚴重擾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對此我們表示遺憾和堅決反對?!?/p>
中汽協表示,中歐汽車產業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雙方深入合作四十多年,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汽協尊重歐洲汽車工業的同仁,對他們在汽車行業的創新表示敬意,也愿意在電動汽車領域繼續與歐洲同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這與歐盟發展方向完全一致。中國市場是眾多歐盟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歐盟車企也都見證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成長之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絕不是靠補貼來支撐保護的,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歐盟罔顧這一事實、堅持發起反補貼調查,是明顯的保護主義行為,必將給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蒙上陰影,延緩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對全球碳中和進程造成不利影響。
中汽協強調,中歐汽車產業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汽車產業的發展要靠公平競爭而不是保護主義。中汽協將繼續加強和歐盟汽車產業的合作,通過更多的方式鞏固和發展中歐汽車產業合作關系,將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歐洲和全球的消費者。
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基礎雄厚,潛力巨大。中國汽車產業愿與歐盟產業積極開展對話溝通,通過合作解決彼此關切,實現共同發展。希望歐方為此創造有利條件,而非設立障礙,來支持雙方產業攜手努力,將汽車領域建設成為中歐合作共贏的樣板。
中國機電商會: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為 將擾亂電動汽車行業正常市場秩序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中國機電商會”)官微消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中國汽車行業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中國汽車行業認為此舉是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為,不僅會擾亂電動汽車行業正常市場秩序,損害歐洲廣大消費者利益,更會影響全球綠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依靠自身不懈努力,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同時也憑借自由競爭和完備的供應鏈體系累積優勢、獲得不斷發展,為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環保、高性價比的電動汽車,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促進了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安全發展,也為實現全球綠色低碳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歐汽車產業鏈相互依賴、合作前景廣闊,多年來已形成共融互通的發展格局。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包容的合作態度,支持歐盟汽車企業在華投資和經營,以合作和對話實現中歐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中國是歐盟重要的燃油汽車出口市場,也是歐盟汽車企業投資的重要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從歐盟企業采購大量零部件,一些中國車企和電池企業還在歐洲投資設廠,將工作崗位和產業技術帶到歐洲。歐方當前調查將對雙方汽車產業利益交融的良好勢頭造成沖擊,破壞雙方乃至全球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歐盟促進盟內綠色產業發展的最好方式不是對中國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貿易保護主義從來無法真正保護、發展歐盟相關產業,相反會阻礙其長遠競爭力。只有中歐汽車產業之間開展合作、互利共贏,才符合彼此根本利益。
中歐互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合作潛力巨大。中國機電商會希望歐方秉持開放合作態度,以對話促交流,以合作促發展,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支持中歐汽車產業在產品研發、技術進步、知識產權保護、投資便利化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共同為促進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健康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