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四大主材市場競爭正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生產商將更加聚焦技術工藝、產品品類、設備能力、生產效率等方面帶來的成本優勢。

磷酸鐵鋰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5月18日訊(林音 廣東深圳報道)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快速發展下,鋰電池市場需求持續支撐材料市場發展空間,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均作為電池四大主材均包含在內。經梳理,電池網發現,自2022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及市場供需影響,四大材料市場均呈現了不同的發展態勢。 

其中,在正極材料領域,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分析,2022年上游的金屬尤其是碳酸鋰價格繼續上漲,帶動各類正極材料的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2022年全年,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平均價格由2021年的5.3萬元/噸上漲到2022年的14.5萬元/噸,包括三元材料、鈷酸鋰材料和錳酸鋰材料在內的正極材料的年平均價格均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2022年中國正極材料的產值已經超過4000億元,達到4391.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09.4%,增長速度繼續攀升。 

然而,進入2023年,受下游需求放緩,原材料產能釋放及價格持續下行等影響,正極材料行業一度進入凜冬,從鋰價來看,市場價格從高點一路下行,直到4月26日一度跌破18萬元/噸。 

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ABEC、海融網、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舉辦的2023年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活動中,有業內人士曾透露,“買漲不買跌”是鋰電行業通病,鋰價開始下跌之后,大多數企業第一反應就是暫停采購,保持觀望狀態,但此前在高位時囤的原材料還在手中,疊加行業不景氣,毛利率快速下降,業績也隨之大起大落。 

據電池網近日統計的57家電池新能源領域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信息,2022年產業鏈企業普遍業績高增,凈利增幅最高達34倍;而進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行業遇冷疊加碳酸鋰庫存跌價等原因,近80%企業凈利同比下降,與2022年一季度相比,增速大幅降低。 

國信證券日前研報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材料企業方面,由于原料與碳酸鋰高度相關的電解液與正極環節在鋰鹽價格持續下跌背景下,部分企業面臨客戶遞延提貨以及一定的資產減值計提,凈利潤出現較大波動;不過,從一季報中顯示,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德方納米/湖南裕能等正極材料企業一季報顯示現庫存水平較2022年末分別有12%/41%/51%/66%的下滑,產品庫存持續優化,原有庫存加速消納。 

除了企業端“自我救贖”顯成效,市場端來看,近半個月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18萬元噸價開啟反彈后持續上漲,其于4月27日至5月17日的15個交易日期間實現15連漲,短短半個月,碳酸鋰價格漲幅近55%。此外,鋰電產業鏈下游排產也于近期逐步回升。 

市場分析,5月鋰價止跌預期的情緒面帶動對下游的備采情緒存在一定提振,市場預期磷酸鐵鋰需求較4月有一定的改善,企業排產增加;同時預期受采購需求推動,三元開工仍將上行。 

與正極材料企業一樣,受碳酸鋰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還有電解液領域的生產廠家,電池網統計了16家鋰電電解液產業鏈上市公司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業績,梳理來看,雖然大部分企業持續保持了盈利狀態,但從2022年開始,業績已然承壓,7家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2023年一季度,所有企業營收凈利更是集體下滑。 

當下,原材料價格出現企穩回升苗頭,電解液或將也隨之迎來價格拐點。東吳證券日前在分析天賜材料的研報也提到,2023年4月部分六氟廠商拋貨導致價格已達行業成本線,行業逐步出清,隨著碳酸鋰價格企穩,預計公司第二季度單位盈利達0.7萬元/噸左右,單位盈利見底企穩。 

從基本面來看,受益于碳酸鋰價格企穩,5月以來,電解液鋰鹽六氟磷酸鋰價格持續上漲,月漲幅已達37.6%。5月17日,國內六氟磷酸鋰市場價格區間在14.2萬元/噸-15.2萬元/噸,市場均價漲至14.7萬元/噸,每噸上調5000元,較昨日增幅3.52%。至此,5月以來,國內六氟磷酸鋰價格漲幅已達73%。 

不同于正極材料及電解液,負極材料雖然沒有受制于碳酸鋰,但其受石墨化環節供需關系帶來的價格波動,以及電池廠商降本訴求提升,負極材料領域競爭激烈也在加劇。 

EVTank在《中國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中分析,從負極材料出貨結構來看,隨著2022年大量石墨化加工產能的投產,整個石墨化加工費在2022年5月以來基本處于下行通道,從最高的接近3萬元/噸的加工費,下跌到年底的2萬元以內。EVTank預計,在石墨化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石墨化加工費在2023年將繼續回落至石墨化加工成本附近。 

產能建設方面,2022年,全國尤其是在貴州、云南、四川和內蒙古新建了大量的石墨化及負極材料產能,隨著在建產能的逐步釋放,行業總體將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其中部分省市已經通過能耗雙控等措施暫停石墨化和負極材料項目的審批,從而抑制行業過快無序擴張。 

負極材料領域已出現產能結構性過剩信號,優勢資源會愈發向頭部集中。生產商國民技術在研報中分析稱,負極材料大規模的產能建設將會集中在2023-2024年釋放。未來幾年,國內鋰電負極材料生產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第二梯隊企業對第一梯隊企業的追趕,以及第二梯隊企業之間的競爭;低端重復產能將被淘汰,擁有核心技術、較強的質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優勢客戶渠道的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內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 

同樣,在隔膜方面,頭部企業星源材質在2022年年報中也提到,隔膜產業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資金投入形成的規模優勢和產能的迅速增加在推動生產成本逐步降低的同時,也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低端市場競爭加劇。 

綜合來看,電池四大主材市場競爭正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生產商將更加聚焦技術工藝、產品品類、設備能力、生產效率等方面帶來的成本優勢。5月16日-5月18日,為期3天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 2023)在深圳舉辦,四大主材廠商各顯神通,紛紛亮出看家本事,優勢產品、先進解決方案等讓人目不暇接。

容百科技

彩客新能源

川發龍蟒

德方納米

??菩略?/></p><p style=海亮新材

華友鈷業

惠強新材

江蘇國泰

江特電機

杰瑞新能源

昆侖材料

藍科途

璞泰來

杉杉科技

天賜材料

多氟多

盟固利新材料

新宙邦

中偉股份

天宜鋰業

永太新能源

中化藍天

天力鋰能

中一科技

賽緯電子

中天新能

[責任編輯:夏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解液
負極材料
隔膜
正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