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剔除交易終止的事件,僅鋰電池領域并購入股相關案例就已超33個,其中26個公布了交易金額,總金額約175億元。

寧德時代

剛剛過去的上半年,“內卷”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關鍵詞,就算是熱門賽道中的鋰電池行業也不例外。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剔除交易終止的事件,僅鋰電池領域并購入股相關案例就已超33個,其中26個公布了交易金額,總金額約175億元。

2023年上半年鋰電領域并購入股案例匯總

從標的來看,業務涉及上游鋰鹽及礦產資源、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鋰電池、電池箔、設備等多個領域。其中,12家標的涉及鋰礦業務;石墨礦及鈷礦各1家;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領域9家;鋰電池領域(以儲能為主)8家;剩余兩家分別來自電池箔與鋰電設備領域。

可以看到,上游礦產資源,特別是鋰礦領域,依舊是布局的熱門領域。其中,備受關注的當屬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斥資超64億拿下斯諾威100%股權。

3月6日,斯諾威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均退出,寧德時代成為唯一股東,認繳金額5075萬元。根據雅江縣人民法院1月份裁定批準斯諾威重整計劃,斯諾威破產重整案獲得表決會通過。寧德時代作為斯諾威的重整投資人,拋出逾64億元的重整計劃,其中16.4億元將用于全額清償重整計劃規定支付的破產費用以及各債權的清償,剩余48億元將作為斯諾威出資人的補償金。同時,寧德時代將受讓斯諾威100%股權,對應5075萬元出資額。

今年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過山車式波動,年初價格約50萬元/噸,在下游電池企業去庫存、需求轉弱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價格震蕩,4月底開始,隨著行業周期性回暖。鋰價格又自18萬元/噸的底部區域持續上漲,目前上下游博弈狀態持續,鋰價在30萬元/噸持穩。

鋰、鈷、鎳是鋰電池不可或缺的資源,隨著電動需求的持續推進,戰略價值日益凸顯,世界多個鋰資源國均在收緊鋰礦控制,其中,今年3月份,玻利維亞外交部發布消息稱,呼吁生產鋰礦資源的拉美國家響應玻利維亞總統的號召,共同努力加速組建鋰礦生產國組織“鋰佩克”。此外,今年4月,位于南美洲的智利宣布啟動該國鋰礦國有化戰略,并計劃在今年年內成立智利國家鋰業公司。

來自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全球鋰礦(碳酸鋰當量)儲量13,488萬噸,資源量38,852萬噸;全球鈷礦儲量668萬噸,資源量2780萬噸;鎳礦儲量9414萬噸,資源量28,063萬噸。但我國包括鋰、鎳、鈷在內的9種礦產資源的儲量全球占比較低,屬于緊缺礦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企業紛紛強化鋰資源布局,以增強議價能力,搶占對外收購的先機。除了上文提到的寧德時代將斯諾威收歸旗下之外,海南礦業旗下鑫茂公告計劃投資擬近1.2億美元認購KOD增發14.81%股份及KMUK51%股權,標的其核心項目為Bougouni鋰礦項目;中礦資源擬出資合計2000萬美元通過收購和增資取得URT鋰礦項目51%權益;藏格礦業旗下藏青基金擬合計46.8億元收購國能礦業39%股權;大中礦業為在湖南臨武落地鋰礦新能源產業,競得郴州城泰80%股權;鞍重股份擬1.65億元收購旗下鋰云母公司領輝科技剩余30%股權;盛訊達擬全資控股宇瑞科技,加強鋰礦資源布局;天華新能擬收購天華時代60%股權,加碼鋰礦領域;ST工智擬收購鼎興礦業70%股權及興鋰科技49%股權。此外還有兩家公司擬加碼鹽湖提鋰領域:贛鋒鋰業旗下青海良承擬收購錦泰鉀肥5.49%股權、西部礦業擬收購泰豐先行6.29%股權。

另據電池網此前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包括天齊鋰業、鹽湖股份、贛鋒鋰業、雅化集團、中礦資源、永興材料、融捷股份、鹽湖股份、江特電機、盛新鋰能、西藏礦業等鋰鹽企業均在鋰資源方面不斷加碼。其中,從鋰資源自給率來看,天齊鋰業、鹽湖股份已實現100%自給率。點擊了解詳情:《碳酸鋰價格回升,企穩?鋰資源自給率聚焦,誰強?

從投資方來看,投資目的主要以橫向并購入股、擴大規模為主,統計在內的33個并購入股案例中,22家為橫向拓展業務,4家為向產業鏈上下游縱向延伸,剩余7家為跨界轉型鋰電領域。

22家橫向拓展業務的投資方中,5家為收購剩余股權,實現全資控股:寧德時代收購力泰鋰能10.896%股份;鞍重股份收購領輝科技30%股權;盛訊達收購宇瑞科技20%股權;滄州明珠旗下隔膜科技收購明珠鋰電10%股權;福能東方收購超業精密12%股權。 

縱向布局企業中,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收購斯諾威礦業100%股權、公司旗下四川時代收購洛陽鉬業24.68%股份,加碼上游原材料領域布局;正在大力布局新能源產業的5G新基建領域公司中貝通信以2.28億元對浙儲能源進行增資,進軍儲能電池系統領域;中核鈦白繼跨界磷酸鐵鋰領域之后,又計劃合林立業75.385%的股權,向中游鋰電池制造領域延伸。

跨界企業中,濱海能源擬剝離包裝印刷業務轉型新能源、新材料,收購翔福新能源100%股權;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ST工智擬通過收購鼎興礦業70%股權及興鋰科技49%股權,切入鋰電領域;日播時尚擬剝離服裝業務,置入錦源晟100%股權,主營業務變更為新能源電池正極前驅體材料及上游關鍵礦產資源一體化的研究、開發和制造業務等;農藥公司新安股份擬收購金燦科技55%股權及資產,進入負極材料領域,并計劃全資持股金燦科技;汽車物流公司長久物流擬收購迪度新能源股權51%股權,布局儲能與電池回收業務;房地產開發商榮盛發展擬收購盟固利76.44%股權,注入電池新能源資產;陶瓷用品生產商松發股份擬控股安徽利維能,新增儲能鋰電池業務。

電池網還注意到,包括收購入股在內,上半年,已有超26家公司傳出跨界布局電池新能源賽道新動態,擬跨界的企業所在的行業形形色色,涉及房地產、環保、服裝、食品、化工、物流、玩具、陶瓷、LED、酒業等多個領域。

除了上表統計在內的企業,上半年還有多家企業籌備通過收購入股加碼鋰電池領域布局,但中途流產,例如萬里股份終止收購特瑞電池48.15%股權,福鞍股份終止收購天全福鞍,豐元股份終止投資青海聚之源,保力新終止收購無錫旭浦51%股權,天齊鋰業放棄斥資6.32億在澳洲買礦(收購ESS股權)等等。

有人跑步入場,同樣也有人離場。例如,今年6月,為聚焦主業經營,專注于新能源領域新型復合膜材料產品,明冠新材公告,計劃轉讓興華財通70%股權,剝離鋰電正極材料相關業務。

結語:鋰電池領域上半年的并購入股案例,其實遠不止上文所列,企業進退之間,是各自戰略打法的考量。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鋰電領域代表性企業,正通過戰略入股等方式,深度綁定上下游產業鏈。與此同時,鋰電池領域優質標的,也將吸引更多的跨界資本入局,并且這一趨勢未來仍將持續凸顯。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儲能
鋰電池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