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電池網梳理發現,已有多家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分別為:上交所科創板的海目星、容百科技,上交所主板的林洋能源,深交所創業板的波長光電,以及北交所的安達科技。

圖片來源:林洋能源

圖片來源:林洋能源

在半年報收官不久,不少上市公司已曬出了三季度業績預告。有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已有127家上市公司“劇透”三季報,凈利潤預增的公司約有82家,整體來看呈現修復趨勢。業內人士分析,在政策合力起效下,8月國內經濟數據向好,后續仍有一定發力空間。當前或為較好的布局窗口期,三季報業績或將成為景氣度的重要指引。

在上半年業績增速出現明顯分化之后,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三季度“答卷”被不少投資者視作驗證全年業績景氣度的重要線索。有券商機構曾預言,下半年,鋰電產業鏈去庫存完成,供需結構將邊際改善,在此背景下,上下游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到底如何?

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電池網梳理發現,已有多家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分別為:上交所科創板的海目星、容百科技,上交所主板的林洋能源,深交所創業板的波長光電,以及北交所的安達科技。

具體情況如下:

海目星前三季度營收預超33億元 同比增長逾39.19%

9月26日晚間,海目星(688559)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主要經營數據,公司已經完成2023年第三季度的初步核算工作。根據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預計2023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33億元至35億元,同比增長約39.19%至47.63%。

資料顯示,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激光及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海目星目前主要聚焦于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光伏、新型顯示、消費電子、鈑金加工、泛半導體等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在激光、自動化和智能化綜合運用領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在日前的調研活動中,海目星介紹道,公司成立最初主要從事中小功率激光器的研發,2011年公司結合激光與自動化技術,開始為3C領域龍頭提供自動化加工設備,2014年取得蘋果供應商資質,2015年布局鋰電新能源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市場,在2021年公司布局光伏行業。

海目星表示,今年以來,公司持續保持著與頭部客戶的密切合作,例如富士康、偉創力、立訊精密、京東方、藍思科技、特斯拉、寧德時代、長城汽車、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行業龍頭或知名企業客戶,實施了多個標桿項目和批量化的交付,并打造出多個應用樣板工程。隨著新業務開拓,公司客戶也會呈現多樣化。

儲能板塊業務快速增長 林洋能源前三季度凈利預達7.34億元

9月21日晚間,林洋能源(601222)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45億元到5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8.98億元到13.98億元,同比增加24.91%到38.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5億元到8.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0.71億元到1.51億元,同比增加9.70%到20.60%。

林洋能源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6.0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7.14億元。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林洋能源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緊抓市場機遇,智能板塊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配用電產品的競爭力;新能源板塊投資建設的N型TOPCon高效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順利量產,EPC項目加快落地推進;儲能板塊不斷完善產業鏈布局,業務快速增長,促進了公司整體業績的增長。

林洋能源三季度業績預告披露同日,華鑫證券研報分析,林洋能源儲能布局逐漸完善,優質項目儲備豐富。2023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林洋億緯交付超GWh的儲能產品,順利并網多個儲能項目,公司實現儲能銷售收入9.87億元,業務布局逐漸完善:1)產能方面,公司參股公司億緯林洋10GWh儲能專用電芯項目已竣工投產,電芯自供比例提升;江蘇啟東儲能電池PACK及直流側系統基地的第二條PACK生產線已投產,目前年產能達3GWh;2)訂單方面,公司在山東、新疆、江蘇、安徽、湖北、內蒙古、廣西、甘肅、貴州等地加速儲能項目布局,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成功獲批近GWh共享儲能項目,累計儲備儲能項目超5GWh;3)產品方面,除布局大型儲能產品外,公司的液冷小柜工商業儲能產品線也已正式發布,并在上半年實現批量供貨。

磷酸錳鐵鋰銷量連續三季度增長 容百科技第三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長預翻倍

9月7日晚間,容百科技(688005)發布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第三季度凈利2.2億元-2.8億元,同比增20.76%-53.7%。公司稱,第三季度,三元正極行業逐步企穩,國內需求進入旺季,公司在國內市場快速出貨的同時,在海外客戶方面也取得實質性突破,第三季度公司已實現某歐美大客戶單月訂單約800噸,相較于之前預期,進度大幅提前。

容百科技還提到,2023年第二季度,受原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司盈利短暫承壓;第三季度呈現全面高增態勢,利潤和銷量均實現同、環比增長。其中,單噸凈利快速恢復,實現環比增長約150%,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同時,公司三元正極銷量預計環比增長約50%,將超越一、二季度單季出貨水平。公司磷酸錳鐵鋰銷量實現連續三季度增長,預計第三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長100%,將配合下游及終端客戶開發進度持續加速出貨。

展望第四季度,容百科技稱,隨著海外市場加速拓展,磷酸錳鐵鋰繼續放量以及鈉電正極材料開始量產,預計公司第四季度環比仍將持續增長,銷量及利潤將保持穩步提升態勢,綜合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公司將在正極材料領域保持優勢地位。

波長光電前三季度營收預超2.85億元 凈利潤逾5700萬元

波長光電(301421)上市前披露的招股書中顯示,結合當前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公司2023年1-9月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3.1億元,同比增長13.77%-23.7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700-6000萬元,同比增長20.72%-27.07%。

資料顯示,波長光電是國內精密光學元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長期專注于服務工業激光加工和紅外熱成像領域,提供各類光學設備、光學設計以及光學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在激光光學領域,公司開發了應用于顯示面板切割等柔性精密激光微加工領域的皮秒、飛秒紫外遠心場鏡,開發了應用于動力電池加工的極耳切割鏡頭、高功率焊接鏡頭以及為3D增材制造定制的連續變倍鏡頭,均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波長光電主要客戶包括大族激光、華工科技、高德紅外、久之洋、美國IPG阿帕奇等行業內眾多知名大型企業,公司與上述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行業內贏得良好口碑。

其中,按照終端客戶產品應用領域分類來看,2020年-2022年,波長光電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產品收入分別為1,149.04萬元、1,845.51萬元、2,964.1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4.37%、6.05%、8.79%。

波長光電表示,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持續增長,公司該領域新能源動力電池極耳切割鏡頭等產品收入也保持增長態勢,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安達科技前三季度業績預虧逾3.5億元 同比下降超163.14%

8月23日,A股上市公司安達科技(830809)發布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3年1-9月業績預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0億至-3.50億,凈利潤同比下降163.14%至149.11%。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根據目前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等情況。

資料顯示,安達科技創建于1996年8月,主要從事磷酸鐵鋰及其前驅體磷酸鐵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4年6月18日,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于2023年3月23日成功登陸北交所,成為貴州省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2022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114.2萬噸,同比增長151.0%,其產值在磷酸鐵鋰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增長至1655.9億元。

從企業競爭格局來看,安達科技2022年磷酸鐵鋰市占率國內排名第六,磷酸鐵市占率位居國內第四位。

老技術產能擴張后 新技術落地備受關注

電池網梳理發現,相較于前幾年產能規模地不斷提升,從去年以來,具有創新能力的新產品、新技術成為企業大力布局的重中之重。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特斯拉Model 3改款車型開始試生產,將會采用寧德時代新型M3P電池,錳鐵鋰和復合銅箔的產業化進程也有所突破。另外,作為新型磷酸鹽系材料,磷酸錳鐵鋰材料的優勢,以及頭部企業的投產進程,也是今年的看點?!?/p>

值得一提的是,8月24日,容百科技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全球化戰略發布會暨磷酸錳鐵鋰進展及規劃發布會上宣布,計劃于2025年底在海內外建成14萬噸/年磷酸錳鐵鋰產能,2030年底在海內外建成56萬噸/年磷酸錳鐵鋰產能,容百科技將充分利用自身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先發優勢,推進在亞、歐、美的產能建設工作,抓住海外市場機會,保持全球化進程中的領先優勢。

除了容百科技,另一邊海目星也一直專注于市場開拓和新品研發。自上市以來,公司研發費用逐年遞增,2021年研發費用總額1.58億元,2022年4.15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2.41億,同比增長72.71%。近年來,海目星一直在高速成長的周期中,自2016年起,公司業務規模迅速擴大,復合增長率達45.5%。截止上半年,在手訂單已累計85億元。

容百科技和海目星不是個例,在下游需求不斷提高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持續落地,同樣,具有創新能力、不斷提供符合客戶當下需求的產品技術,對企業來說,才能真正地賦能業績持續增長。

[責任編輯:陳長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鋰電設備
正極材料
儲能